新闻分类
7月8日是世界过敏性疾病日,世界过敏组织数据显示,全球约30%人口受过敏性疾病困扰,其中皮肤过敏是最直观的。
今天盘点夏天常见的5种皮肤过敏,都有哪些信号!
夏天一到,手掌、脚底和手指侧边容易冒出密密麻麻的小水珠。这些米粒大小的透明水疱,摸起来硬硬的,还带着痒和灼痛感,这就是汗疱疹。
随着病程的进展,水疱会干掉或是破裂,最后表现以脱皮为主。汗疱疹产生可能与精神因素、病灶感染、局部过敏(镍、铬金属等过敏)或刺激、过敏性体质和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关。
夏天蚊虫多,丘疹性荨麻疹是主要由蚊子、蠓虫、螨虫等叮咬后引起的迟发型过敏反应。
蚊虫叮咬后皮肤上会出现红色风团样丘疹,略呈纺锤形,质地较硬,顶端或有水疱,全身都会出现,奇痒难忍、烦躁不安,甚至影响睡眠。通常需要2周左右才能慢慢消退。
荨麻疹,俗称“风疹块”,是由于皮肤、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。
症状就是风团,风团通常在24小时内可以消退,但会反复出现新的风团,病程持续数日至数月,伴皮肤瘙痒等症状。
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、瘙痒性皮肤病,以皮肤干燥、瘙痒和湿疹样皮疹为特点。
特应性皮炎患者的皮肤像漏水的篮子,皮肤屏障功能较弱,锁水能力极差,加上夏季吹空调会加剧干燥,汗液刺激又引发炎症。
湿疹是一种炎症性、瘙痒性的皮肤病,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痒,越挠越痒,越痒越挠。
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红斑、水肿、粟粒大小的丘疹、丘疱疹和水疱,有时会伴有糜烂和渗出;亚急性丘疹红肿和渗出相对于急性来说会减轻,出现糜烂面的结痂和脱屑;慢性湿疹则主要表现为皮肤的粗糙、肥厚和苔藓样变,是皮肤科的常见病症之一。
湿疹是多因素诱发的疾病常为内外因相互作用所致。其中内因包括精神紧张、情绪变化、内分泌失调等,外因如气候变化、各种动物毛发、粉尘、植物、化妆品等。
避开可能的过敏原
皮肤过敏一旦发作,第一时间要仔细回想发作前24小时接触的物品、食物,避免再次接触过敏。也可以去医院进行斑贴试验、血清IgE检测,抓出过敏原。
合理用药
在皮肤疾病管理中,合理用药是核心环节,主要分为口服药和外用药两大类:抗组胺药和激素药,用于缓解症状并预防复发。
外用药——
激素药膏:如糠酸莫米松等,建议短期使用,涂抹薄薄一层,以避免长期应用可能导致的皮肤萎缩或色素沉着等副作用。
非激素药膏:如赛庚啶乳膏,是外用抗组胺药物,可针对性缓解过敏引起的皮肤瘙痒红肿,成分温和,不易引起刺激或依赖,儿童可用。
口服药——
抗组胺药: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等每日按剂量服用一次,可有效减轻皮肤瘙痒和红肿等不适感。
激素药物:严重症状时在医生严格指导下,短期口服激素药物,以控制急性炎症,但需监测潜在风险如免疫抑制。
修复皮肤屏障
洗澡时使用温水,时间限制在10分钟以内,防止皮肤水分流失导致干燥加剧。 洗澡后立即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,每日多次使用,以增强皮肤锁水能力并促进修复。 严格避免抓挠皮肤,以免引发感染或加重皮损;剪短指甲,夜间可佩戴棉质手套,防止无意识抓挠行为。
【声明】文章内容不作为临床诊疗依据,仅供交流、学习。